血泪丰碑传薪火 金陵城中砺锋芒 ——记2025年高一年级南京生存训练
撰稿:曹杨二中
发稿日期:2025年03月31日

血泪丰碑传薪火 金陵城中砺锋芒

——记2025年高一年级南京生存训练

 

2025年3月20日至3月22日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在带队老师的陪同下集体前往南京,开展为期三天的南京生存训练。南京生存训练是我校持续开展三十余年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理解“何为生存”,在陌生城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中学会“如何生存”,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隔空对话中感悟“为何生存”。作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的基地校,今年我们还面向十所基地校的观察员开放。2025年3月25日,全校师生在北广场参加了此次南京生存训练汇报主题升旗仪式——在“生存体验”中“成长训练”。

 

第一天:江东门畔铭历史 吾辈青年定自强

早起的疲倦没能阻挡同学们出发的热情,大家充满了对南京之旅的期待。但是,当同学们抵达南京之旅的第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所有人自发肃穆了起来。铭记历史,面向未来朗诵将同学们带回那段屈辱的历史,南京城中发生的惨烈场面仿佛在眼前再现很多同学热泪盈眶啜泣成声。而《少年中国说》的齐诵和侯文英书记的演讲,更是强调了落后就挨打,激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自强不息中让祖国更加强大。穿过见证日军暴行的万人坑旧址,同学们深刻地意识到"历史不容忘却,吾辈定当自强",但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不应记住仇恨,而是应该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未来。受访的同学这样说道:

“新时代的青年应以梦为马,诠释生存的价值。”(高一1班祝君豪)

“生存的真谛在于铭记历史,不让真相被遗忘。”(高一5班刘书华)

“生存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历史记忆的传承。”(高一7班成悠宁、高一11班黄彦恺)

而参与朗诵的高一5班陈文雯同学则谈到:

“全场肃立,鸦雀无声,可我仿佛听见代表着遇难者的石子发出的声响,那是永远缺席的三十多万观众。那一刻,哭腔不是技巧,而是刺穿遗忘的刀刃。我们也因此懂得,不是我们在寻找历史,是和平背后的历史正通过我们的声带重新降生。”

晚上,各班的同学围坐在一起,通过班会的形式分享着自己在纪念馆的所见所感。在严肃的氛围中,大家再次体会到,先辈用鲜血浇筑的奋进之路,需要每个人以自己的力量延续下去,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便是何为生存的真谛。

 

第二天:金陵城中锻足踪 调研实践炼真知

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全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课题研究。夫子庙、鸡鸣寺、南京博物院等文化宝地,四处可见曹二学子的忙碌身影;地铁上、公交车上也挤满了匆忙奔波的曹小二,大家赶着早高峰晚高峰,渐渐领悟到了社会生活的艰辛。随着一张张问卷不断发出,同学们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夜幕降临,同学们在班会上交流着自己的课题研究经验,渐渐学会了“如何生存”的能力他们有着各自的心得体会:

作为组长,学会了在群体任务中以团队至上。”(高一6班沈琰皓

“小组合作让我认识到,所谓生存,就是把单薄的自己折成纸船,放进集体温暖的河流,共同驶向彼岸。高一8班沈畅

“我们在走访社区和历史文化景点中,深刻体会到生存的多样性与韧性。高一9班高熠家

“我们明确分工,在过程中克服社交恐惧,完成调研也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打开新思路。高一10班安妙雪

 

第三天:雨花台前立誓言 薪火相传铸未来

第三天清晨,同学们早早地起床,收拾好行李后便统一前往南京的最后一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是无数革命烈士的安眠之处,他们用生命换取国家的新生、百姓的幸福。同学们以饱含深情的诗朗诵烈士们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刘芳敏老师的带领下宣誓时,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力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受访的同学们也感慨道:

雨花台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高一2班王则力

曾经战士以血浇筑成坚实的防线,和平来之不易。”(高一4班李俊熠

那些湮没在白色恐怖中的忠魂。用生命熔铸成黎明前的火炬。”(高一12班张珈梁

参加此次朗诵的高一4班卞铭哲同学说: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朗诵词是他们,用满腔热血,镌刻起红色的丰碑。我们薪火相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国情怀,让雨花英烈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发扬光大。

雨花台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就地开展了主题班会,分享雨花台背后的故事和所见所想。雨花台的朝阳正冉冉升起,同学们的心中也浮现出了“为何生存”的答案。

 

教师篇:传承行知精神 践行教育使命

2025年3月22日上午,我校南京生存训练带队教师们乘车前往陶行知墓,开展“学陶活动”。陶行知先生墓前,青年教师丁卓结合自身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分享了陶行知“知行合一”的理念,用陶行知《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纪念》中的语句与大家共勉。李沁怡分享了自己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融入语文教学活动的探索,以及自己在带班工作中收获的温暖与感动。随后,教师们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德育教育馆)。带队老师们在夜间的交流分享环节,充分地结合自身经验解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认识到“教育不局限于课本”,南京生存训练就是一堂德育大课、思政大课。

随行的观察员们也发表了他们的观察感悟:

三天里,我见证了二中学子在南京生存训练中的成长,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看到了青春力量的表达。这场生存训练,不仅是一次体能与意志的考验,更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上海市长征中学 徐磊

“转眼三天两夜的活动即将结束。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活动当晚,作为观察员的我们参与了部分班级的班会。我看到那些只比学生年长几岁的年轻班主任们,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分享活动的感悟,直击心灵。晚上十点,我又参加了工作生涯中,时间最晚、用时最长的班主任会议。看着那些年轻的班主任认真准备,争先恐后地发言,虚心求教;看着老一辈教师语重心长,倾囊相授,我深感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未来可期。”——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王笠春

 

这次南京生存训练虽已结束,但这份师生共度的宝贵经历,在社会生存中磨砺的社交技巧与坚韧品格,和祖国休戚相关的爱国情怀,都将伴随同学们茁壮成长、受益终生。我们将带着信仰的力量和奋斗的品格,传薪火,砺锋芒!

 

撰稿:高一6班许云博、高一5班李甯宣等

供稿:政教室、学生发展中心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