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四中】结对伙伴同学习,齐鲁文化面面观
撰稿: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发稿日期:2019年10月31日

2019年10月14日,对于曹杨二中高二年级的4、5班学生来说,从早晨开始便注定是紧锣密鼓的——清晨5:40起床,6:20吃完早餐,随后与临沂四中的25、26、27、28班同学共同参加寒风中的升旗仪式,紧接着开始一天的学习。早读时间,临沂四中的拔萃班同学们开始主动朗读,虽说朗读内容各不相同,他们的声音却有一个共同点——其响亮足以响彻楼道,令博雅班的同学纷纷表示自愧不如。
开始上文化课,沂蒙人的热情立即扣开了我校同学的心扉。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方式欢迎来自上海的客人们。语文老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数学老师说,“这个椭圆的两个焦点就像我们曹杨二中和临沂四中的同学们,靠得越来越近”……
    而上午的第四、第五节课,曹杨二中博雅班的同学们进入临沂四中的剪纸社团、书法社团和国画社团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社团文化,也对齐鲁文化进行了一番亲身体验。
国画社团里,整个教室静悄悄,同学们无一不在耐心调墨、运笔、勾画,画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鲜黄色菊花。
在剪纸社团,崔老师亲切地向大家介绍剪纸艺术:剪纸的历史、剪纸之最、剪纸的分类……介绍完毕后,二中同学人手一支铅笔、一把剪刀,开始专心致志地在红纸上画画剪剪。
而在书法社团,同学们静心、屏息、凝神,目光汇聚于笔尖。在字写毕之后,也不乏彼此交流学习的讨论声。在书法教室里,甚至可以听到两校同学这样的对话:“来,我写个给你看看!”“哦哟,真的写的不错!”
     在结对学习生活后,博雅班的同学们赶赴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进行“齐鲁文化漫谈”讲座活动。来自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朱成广主任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博学多才的朱主任借博雅二字,为同学们现场吟唱了《诗经·木瓜》,一开嗓便抓住了在场所有同学的心。平时大家脱口而出的诗经,听朱广成主任缓缓吟来,又是另一番味道。
随后,朱主任以象形文字开始,介绍了文化二字背后的含义。“文”本意为花纹,“化”则示变化之意。结合而言,文化,是天地万物不断变化,最后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结果。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朱主任先带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卷轴,领略齐鲁大地历史文化的形成、国策与发展。接着,主任以一张清晰、简洁的分布图,直观清晰地表达了齐鲁文化的区域分布。朱广成主任提到,齐鲁文化有着共同的基础,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齐文化有功利性, 开放包容且志向远大;而鲁文化则注重礼乐道德之类收敛于内在的修为涵养。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思维守旧固化等等。这引导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两者在历史的积淀中不断交流融合,最终成就了现今儒道结合、德法并重,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为一体的齐鲁文化。随后,朱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临沂的一位位历史名人。他们无一不体现出山东人忠孝求两全,重视教育的传统思想。如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还有曾生长生活于此的十二圣。他们踏着尘埃而去,留下一个个模糊又深刻的背影。
    在这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朱广成主任饱含着满腔的热情,内容精心准备、丰富无比,不时脱口而出的临沂历史彰显着他深厚的历史底蕴。讲到兴起时,他甚至会激动地站起,用纯朴厚实的当地口音为同学们唱起民间小调,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临沂的文化气息。
    最后,孙英俊老师这样讲到:“文化,是最难记的。什么是文化?浸润在人的血液深处挥之不去的就是文化。”
    走出剧场,同学们对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文化二字在心中的分量更是沉重不少。